关于计划
在都柏林读书也一年了,寻思趁着留学生活的尾巴,在爱尔兰好好走一走。因为身在都柏林,东海岸的地方大多在平时周末的时候跑过了,所以这次旅行的主要就在西海岸溜达。迫于没有驾照,所有的公交不可达的景点都被排除在了计划之外。不过住宿和饮食总体来讲不算节约,且时间安排也以舒服为主。同时,本人虽然毫无户外经验,但又菜又爱玩,且随身携带户外经验丰富的大佬一只,也有准备户外防雨外套和防滑鞋,因此行程中有参杂大量非景点打卡的徒步活动。十月的爱尔兰刚刚进入旅游淡季,但天气又还没进入多雨的冬天,因此总体还是比较适合到处溜达的。这篇游记谨用于记录这次旅游中那些值得记忆的零零碎碎。
关于餐饮
这次出游我们没有特别计划吃什么。本来有考虑订一次米其林,但是整个爱尔兰三家米其林,一家法餐已经没位置了,一家海鲜某只可怜人不能吃,一家日料。。。想想中国人跑到爱尔兰吃日料有点离谱,遂放弃。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有啥吃啥,一般都是酒店早餐加任意晚餐。不得不说外国人的早餐是真的顶,一般每天吃完早餐出去玩走了两万步直到晚餐都不怎么饿。早餐一般都是自助加点餐。自助一般是土司黄油酸奶水果麦片小蛋糕之类的,而点餐会有培根鸡蛋肠之类。一份标准爱尔兰早餐包含两片培根,两根肠,两个鸡蛋,black & white pudding(一种个人觉得巨难吃的熏米制品)。还有土豆角、蘑菇和酱黄豆若干。另外可点的东西还有欧姆蛋、班尼迪特蛋等等,具体还是取决于酒店自己的菜单。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炒鸡蛋加培根,再加两片黄油土司,一壶奶茶,和其他酸奶水果若干。晚餐就吃得更加随意了。有条件的的地方各种餐厅,没条件的就微波炉食物。这一趟下来,西班牙菜,意大利菜,尼泊尔菜,东南亚菜,杂七杂八的吃了个遍,虽然我个人感觉还好,但对吃讲究擅长做饭的某只就有点撑不住了,嚷嚷要回都柏林吃中餐。

Kylemore
第一站定在 Kylemore 主要是被 Kylemore 修道院的外景吸引。Kylemore 修道院是几百年前 Kylemore 公爵度假的地方,依山傍水的城堡掩藏在树木之中,令人浮想联翩。但很遗憾城堡内部作为博物馆和修道院在近年翻修过,十分现代化,且由于若干年前的大火,城堡里也没有留下多少文物,花园也很小很杂乱。总体来说不值一看。但 Kylemore 本身却给人意外之喜。Kylemore 的自然风光十分欧洲,湖,森林,还有大片的山间牧场。公路一侧是湖,一侧是羊群,往深处走还有阖家欢难度的森林徒步道。

从都柏林到 Kylemore 的路程十分复杂。首先要从都柏林坐两个半小时的公交到 Galway,再坐一个小时公交到一个只有一条街的渔港小镇 Clifden,再坐半小时公交才到 Kylemore 修道院附近。从 Kylemore 返回 Galway 也同样要从 Clifden 转车。Galway 和 Clifden 往返的公交一天只有三班,再考虑 Kylemore 和 Clifden 的往返,要是错过任何一班公交就基本只能想办法在当地住一晚了。即使如此,去 Kylemore 的路上也不得不在 Clifden 无聊的待两个小时(逛完整个 Clifden 只需要五分钟!)。不过倒是吃到了好吃的 chocolate pudding,还看到了一家有趣的旧物店。
由于去酒店的时候提早下了一站公交,我们不得不拖着箱子走四公里公路才能到达预定的酒店。不过运气非常好,我们下车的地方刚好在双彩虹脚下!且这儿的居民也十分友善,在这四公里的路途中有两辆车主动停下来询问是否需要稍我们一程。

在 Kylemore 住的那家酒店几乎是我住过的最带感的酒店没有之一,简直满足了本小布尔乔亚对欧洲的所有幻想。酒店在公交站边上,整个周围就只有这一家酒店,不过几百米外有一家加油站可以添置补给。但酒店本身条件很好,屋子够大,有衣柜,有独立卫浴和小阳台,窗外就是大片的湖和远处的山。酒店可以提供早餐和晚餐,晚餐可选的不多,但早餐甚至是自助加点餐,还有好几种不同口味的酸奶,甚至还有一家小酒吧。整个酒店装潢也非常有岁月感,客厅和餐厅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摆件,还有成堆的不同花色的餐具,可以看出是在几十年间逐步添置的。客厅有一个典型的欧式壁炉,每天晚上都会烧一段时间,边上还有一个放满书的书架,大部分书已经书页泛黄了。客厅的鱼缸二十年没换过鱼和摆件了,里面的鱼都是最早的鱼的后代,石头上也长了很厚的藻类(不过据说因为木头裂了,今年计划要换鱼缸了)。且我们去的时候是旅游淡季,整个酒店只有我们两个游客,整个公共空间可以说是供我们随便使用。

酒店主要管理者是一个健谈的老头儿,每次晚餐点完到上菜的中间都会和我们闲聊,我们也因此了解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爱尔兰风土人情,包括但不限于他因为他叔叔写的书所以不结婚,他住的地方风特别大必须在背风的地方停车否则车门会被吹飞,爱尔兰改建房屋非常困难还得贿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在 deadline 最后一天下午联系房屋监察人员来把改建检查糊弄过去等等等等。酒店的另一个工作人员是一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太太。她告诉我们她的太太太爷爷作为 Kylemore 公爵的园丁定居在这里,她的舅舅曾经为这里一个官员工作,她和她表兄弟在大饥荒时期待在修道院边上的教堂靠教堂发的食物活下来(还有一些本英语渣没完全听懂= =)。她非常热情的给我们推荐了一些这里的景点比如市政厅和谁谁谁的度假屋,但很遗憾由于没有公交且时间有限我们都没去。

Galway
Galway 总体来说乏善可陈。一个不算大的小镇,大部分所谓景点也都是五分钟逛完的大小。唯一值得一提的是 Galway 大教堂。Galway 教堂是我在爱尔兰见过的最大的教堂,里面的马赛克玻璃窗、管风琴和壁画都十分精致。中间是布道台,四周都有座椅供信徒和游客使用。教堂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弥撒,我们还特地在中午去蹭了一次弥撒。
弥撒对于本英语渣而言还是挺无聊的。总体来说就是那个疑似牧师的老头先讲一堆东西(大概是圣父圣子圣灵保佑啥啥啥的),然后一个不知道是干啥的老太再讲一堆东西(没听懂,据说是圣经选段),然后老头制作和分发耶稣的骨血(小饼干泡红酒和其他两种不知名液体),然后老头再讲一堆东西(大概是为我们最近死去的兄弟姐妹祈祷啥的)。中间参杂着站起、坐下、跪下、站起,反正别人什么姿势我们就跟着。中间还有些地方需要根据祈祷书背的词跟着念。总之就是新体验+1。

Aran Island
Aran 群岛共有三个小岛,我们去的是其中最大的那个。去岛上可以坐渡轮或直升机,直升机某大佬鉴定不太安全所以放弃。渡轮一天有三趟,还有来回 Galway 的配套摆渡车(当然要单独买票)。我们是第一天上午九点从 Galway 出发,十一点左右到岛上,第二天下午五点从岛上上船回 Galway。其实岛上有面包车和马车可以带游客一天逛完大部分景点再搭当天的渡轮离开,但我们时间充裕所以没考虑这个。
在岛上的第一天我们去溜达了没啥路的山。这趟路程作为本萌新的第一次非景点人工路之旅还是比较值得纪念的(虽然日常被吐槽弱鸡)。一开始还有人工的小石子路,翻过一个栅栏以后就只有石块可以踩了(并收获某只的一对一选路教学)。山顶风真大,有时候在起风的时候抬脚就会有要被吹跑的感觉。不过西海岸的海浪确实好看,深色的海,碧莹莹的水,雪白的浪花一阵又一阵的拍在悬崖下,让人惊叹于自然之美。

在岛上我们住了一个露营地的配套木屋(也是本萌新第一次住露营地),提供房子暖气热水什么的,还送了一张景点门票,不过需要自己觅食。圆顶的木屋外表长得就很海边木屋,蓝色的内装也很让人舒服。里面有一个小双人床和一个沙发床,沙发下面抽出来也是一张单人床,总共可以睡四个人。屋子里有一个小微波炉,岛上也有一个超市,可以去超市购买微波炉食品解决晚餐问题。当然露营地也有厨房,有烤箱和锅什么的,但是因为实在太脏所以放弃。

第二天我们租了自行车去溜达。租自行车的地方就在码头,每辆 20 欧/天,另外还要 20 的押金,不支持刷卡,幸好我们之前刷了攻略所以备了点现金。码头离景点距离不近,过去的路程也都是公路,所以自行车还是比较划算的。景点的主体其实是一个小城墙,但是和中国的城墙比约等于没有,所以主要还是看西海岸的海。沿途的风景倒也很欧洲,近处是大片的平原牧场,远处是海,还可以近距离观摩牛羊马。骑自行车到处溜达也足够惬意了。

Doolin
Doolin 是莫赫悬崖的前哨战。我们原本计划是第一天从 Galway 到 Doolin,去周围随便逛逛顺便养精蓄锐,第二天爬莫赫悬崖。但到了以后跟住宿地的管理员交流了一下,他说当晚大概率会下雨导致爬悬崖的路变难走,推荐我们当天直接去。因此到达 Doolin 的帐篷放下包裹以后我们就直奔莫赫悬崖。

其实从 Doolin 到莫赫悬崖有直达的公交,但又菜又爱玩的本人还是坚持要走徒步道。徒步道一边临海一边是牧场,不过离海稍微有一点点距离所以不算危险。虽然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很好,但还是有好多地方有积水和泥泞。据说对某只大佬和营地户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是走路的难度,但即使有选路教学,本菜鸡还是踩了整整三脚泥,裤子鞋子袜子全部报废。不过一路都是海景牧场,所以值得(狗头)。

莫赫悬崖不愧是欧洲最大的悬崖,而且我们去的那天又是第二适合悬崖的蓝天白云(第一的是电闪雷鸣(狗头)),悬崖看上去非常壮观,真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浪花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是千堆雪。前几天刚刚看的岛上的悬崖浪花顿时就不够帅了。悬崖继续往前走还有一个五公里来回的徒步道,但是估计是出于安全考虑,原来的徒步道被关闭了,边上挖了一个很深的壕沟供游人走,壕沟边上还有石板拦着,十分无趣。而且整个路程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悬崖本身,再往前的景色也没有更好,还有很多游客,所以我们就没有继续向前,而是在悬崖边上的游客中心休息并添置补给,然后坐公交返回驻扎地。

在 Doolin 我们住的是一个高端露营帐篷(英文为 glamping,即 glamorous camping,奢华的露营),可以说是这趟旅程除了第一个酒店以外住的最带感的地方。我们住的是最小的帐篷,有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单人床可以供一家三口住。此外帐篷里还有两张懒人沙发、一个大箱子和两个床头柜、两个床头灯,还有做成壁炉样式的电暖炉,可以说把住帐篷的体验拉到了极致(某大佬:这不是帐篷的平均水平,别对这玩意抱太大希望)。帐篷管理员经鉴定也是户外经验丰富的大佬一枚,莫赫悬崖就是他给的建议才赶上这么好天气,爬完悬崖下来他还借我们刷子刷鞋和裤子。整个营地也被打理的非常好,相比之前岛上的干净不少。当然最为帐篷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帐篷没有独立卫浴,只能用营地的公共卫生间和澡堂,虽然有厨房但是食材什么的还是得自己想办法,烤箱也一言难尽。而且一旦刮风下雨,帐篷布就会猎猎作响,非常的吵,据说风特别大的时候帐篷还可能被吹跑。但总体而言还是体验良好。

在 Doolin 的第二天我们去了 Doolin Cave。这是一个钟乳石的洞穴,有全欧洲最大的钟乳石柱。有一说一这是我见过的最最最大的钟乳石了,感觉超级适合玄幻小说里天材地宝的生长。钟乳石有好几米长,正面白背面黄,据说一百年才长一毫米,现在白的还在长,但黄的因为不明原因水流被堵住所以不长了。下去的路很窄很滑,几乎仅容一人通过,还很容易撞到脑袋,必须戴防护的帽子。不过钟乳石确实很值得一看。

Cork
Cork 是这趟旅程的最后一个点了。虽然是全爱尔兰第二大的城市(也是唯二的城市),但依然只是乏善可陈的城市+1,看人文还是得看都柏林,教堂也是 Galway 的最好。不过受限于时间和交通,一些稍远的景点我们也没怎么去,主要还是在 Cork 城市周边溜达。
不过有一说一,Cork 的景点相对于 Galway 还是更能称为景点一些。一个还算大的监狱,里面有不少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犯人情况、刑具用处等的介绍,还算可以一去,博物馆和公园也不是五分钟可以逛完的程度(至少十分钟(狗头))。值得一提的是,Cork 最大的教堂 Saint Fin Barre’s Cathedral 外观十分惊艳,内部虽然有些拥挤没有 Galway 的教堂好,但也足够漂亮了。此外, Cork 还有一个黄油博物馆,里面介绍了 Cork 作为港口和欧洲最大的黄油生产中心的黄油发展史,逛得人想吃黄油了。

不过 Cork 最大的惊喜还是 St Anne’s Church,它是我们溜达这么久以来唯一一个开放钟楼的教堂!连管理员自己都说他们 crazy enough。进去以后会给每个人发一个耳罩抵御钟声和风声,然后就可以向上爬了。最开始的路还相对好走,虽然也是仅容一个人通过,但总体空间还算宽裕。中间能到一个较大的石室,可以拉钟(感谢附近居民不嫌扰民),再往上路就难走了,一个人过也很挤,中间还需要钻木头缝(算是明白卡西莫多为什么身材离谱了)。我们下楼时恰巧碰到一队人上楼,只能蹲在钟下等他们过去。钟楼上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 Cork,但最重要的还是钟楼本身,那可是可以上去的钟楼耶!下来以后我们还买了一个小钟楼钥匙链以示敬意。

后记
十五天的旅程不算短了,但还是意犹未尽。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令人头秃的刮风下雨,但每个地方也总有几天蓝天白云。欧洲不愧是欧洲,这一路上摄入了大量的平原农场和古堡遗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还是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再加上有某只带着徒步和(伪)露营,也算是不虚此行了。